往期资讯

查看更多>>

第二期 特别的拍摄送给特别的你(上)

2016/11/21

 

【科普】对于“特摄”一词的解释以及属于“特摄”范畴的影视

文章摘自百度百科

     介绍特摄无非从两个方面:第一是对“特摄”一词进行解释与科普;第二就将“特摄”类的影视作品列举出来,供大家参考。

 

一、 什么叫特摄


“特摄”可以指:
1.指使用特殊效果的电影特技手法(SFX),可以称为广义特摄
2.指使用特效拍摄的电视剧及电影可以称为中义特摄
3.专指日本制作的使用电影特技的影片,可以称为狭义特摄的日本“特撮”影片。

    需要注意的是,特摄片是在日本特撮影片出现以后才产生的一门分类,广义和狭义的概念主要出自二十一世纪以后的中国。
     为了能让小伙伴们快速了解“特摄”,本文只针对第三条定义进行解释。

   “特撮”是日本汉字,相当于中文的“特摄”词语,在日本指一种大量使用电影特技的影片。

     因为“特撮”一词是和制汉语,所以一般认为特摄是日本的专有产物,而且日本的特摄电视系列剧和电影对ACG方面的影响非常大的。中国在日本特摄以后也出现了特摄片,如果要刻意分别应当从“特摄”这个中文和日文的汉字“特撮”细分。最重要是在日本,特摄成为了某类影片的代名词,而不是指在该片中使用了特摄,就专指是一些超现实或科幻题材的作品,相对下即使是警匪片等动作片虽然也使用特摄,但题材是拍在真实世界经常性发生的事件。

     日本特撮自成一类是因为在日本虽然有先进的电影特技,但因为日语的影片在世界市场较狭。而且电视台和电影公司常有把超现实题材拍摄成动画的倾向,而日本acg又有使用很多电影的镜头手法,吸引了很多喜欢超现实和幻想题材的人的市场,造成较少人观看由真人演出的电影特技影片。结果在日本较少像美国那样把动作片以电影特技拍摄,也鲜有像香港把武侠片大量使用特技,在日本所见的动作和武侠片多以写实见称的。在日本的武侠片概念比较接近汉语的功夫片,而动作片更少见充满著对穿着便服普通人的特务和杀手,作神话英雄式描述成魔幻写实主义风格的(相对下杰克·鲍尔和007跟美国队长的分别主要是服装而不是能力和场面)。变成不得不使用特技的场合才使用的专门特撮影片出现了。通常就是科幻片和恐怖电影,在日本压倒性多是以真实现代日本做背景的超级英雄和怪兽与鬼怪故事,以希望吸引一些不全接受动画中完全虚构世界观,又希望看到超现实的事物的观众。而且使用真实的背景也意味布景和服装的需求较低,成本比完全虚构背景的严肃科幻低,在日本常有以动画的方式来拍摄壮大的纯虚构背景的奇幻和科幻故事。

 

日本目前有三大特摄:奥特曼系列

 

 

假面骑士系列

 

 

超级战队系列

 

 

二、特摄发展的由来

 

    特摄是特摄电影的简称,原意是指运用了特殊摄影技术而拍成的影片。从这点来看,以《指环王》为代表的魔幻影片,以及中国独有的武侠片,都可算作是“特摄片”,甚至从某种意义上说,所有的动画片都是不折不扣的“特摄片”。

 

 

    但是现在,由于日本的原因,现在的特摄片是指由日本拍摄的以奥特曼,假面骑士,超级战队系列等为代表的一系列影片。其实,特摄片可以说是只有在日本这样一个特殊的国家,特殊的民族,特殊的时期才会发展壮大一类特殊影片。特摄片有着这样那样的缺点,比如高额的成本使制作商的盈利减少,架空的背景使观众很难有共鸣。但其实这都是有其不可避免的必然性的。

    二战以后,作为战败国的日本,承受了政治,经济等各方面的制裁,当然,其中也包括文化娱乐。日本宪法第九条规定,不能制作表现激烈战争场面的娱乐影视作品,这就使得日本不可能推出类似《珍珠港》或《大决战》之类的影片来满足观众这方面的需求。因此,日本人只能通过一些架空的背景和人物,来使观众得到对看到“战争题材”影片的需要。美国可以选择二战、越战来作为战争的背景,而日本只有“来自宇宙的侵略者”,“想要统治世界的某个组织”,因为他们选择了二战,邪恶一方就变成了他们自己;美国有自己的王牌飞行员可以赞颂,可以为他们的英雄拍一部片子;但日本总不能拿一个南京大屠杀中的战争犯作为主人公的原形吧。   

    所以,特摄片中完全虚构了“正义战士”,成为当时日本人(至少是儿童)心中“民族英雄”的替代物。同时,由于大和民族是一个好斗的民族,这还使得日本特摄片比起美国的SUPERMAN,BATMAN来,战斗场面更为激烈,而当时由于动画片的制作水平还比较低,不足以表现激烈的战斗场面,特摄片就成为了唯一的选择。激烈的战斗场面吸引了大批日本青少年甚至是成年人,成为了一种“群众喜闻乐见”娱乐方式。美国人通过战争片来告诉人们战争的可怕、残酷,战争场面是作为反面教材的;但日本的特摄片中,热血的战斗场面是第一位的,什么教育意义都只是“顺便”而已。这也是日本的特摄片区别于美国的SUPERMAN等英雄题材的影片,可以独树一帜,有着独自的一片生存空间。这样特摄在日本诞生了,并逐渐壮大起来……

    随着特摄的形成与发展,也逐渐形成了自己的特点。一般的特摄片,都有着以下几个特点:
    1.“变身”。主角必须通过特定的方法或道具才能通过“变身”这一手段变成正义的英雄。

 


    2.“怪兽”。在特摄片中,作为英雄对手的,都是一些“怪兽”或“怪人”尤其是怪兽,甚至有喧宾夺主之势,成为特摄片的一大卖点。

 


    3.华丽的必杀技。在特摄片的最后,也就是英雄们必杀技演出时间。而主角那时所摆的POSE,也成了第二天孩子们竞相学习的对象。

 

 

    这里还要补充一下,特摄在诞生之初就与其社会环境密不可分,而其核心矛盾又源于当时的社会----二战后对“英雄主义”的追求与作品数量不足之间的矛盾。主要矛盾对特摄性质(主题)起决定性作用,次要矛盾不可代替其地位。而随着社会和经济的发展,特摄的发展拥有了充足的条件,但主要矛盾的变化是导致特摄发展的内因。这一矛盾可以称为特摄的内心矛盾,正是在这样内心的矛盾中,特摄在发展着。从50年代初期简单的满足对“英雄”和战斗场面的要求,到60年代要求细致刻画“英雄”,再到平成时代20世纪末21世纪初加入更多对人类自身的思考,无不例外都是特摄主要矛盾的变化。由物质决定意识的原理,影响其主要矛盾变化的是社会时代背景和价值取向的变化,而并非个别导演和编剧的个人价值对其影响。而外因,经济和科学技术的发展使得特技摄影技术发展以及人们生活水平提高后拥有更多时间参与文化生活,只是外因,是特摄发展的条件,并不决定其发展。

    同样,日本特摄也不是凭空诞生的,它的诞生就是要解决日本社会和文化发展中的种种矛盾。而且,50年来,日本特摄也一直在发展,其主题由最早的移植战争片到尽力刻画英雄形象,再到平成时代(1989----今)融入更多对人与自然的思考,一直在自我批评中发展着。而这些发展的内因就是时代背景下社会文化价值取向的变化导致特摄功能的变化,为其主要矛盾,或成为特摄的内心矛盾。而随着科学技术进步而使得特技摄影技术提高,为其外因。外因通过内因而起作用。因此我们要看到技术并不是决定特摄主题变化的依据,社会整体的价值和观念才是促进其发展的重要因素。同时要看到随着社会发展,其内部各种矛盾也发生变化,导致价值取向变化,这些促成了影响特摄发展的内部矛盾主次发生变化,最重导致主题和内容重点变化。

 

三、日本特摄的诞生


1、二战之后的日本社会

 

    1945年8月15日,日本裕仁天皇在广播中发表诏书,宣布承认波茨坦宣言,即日本无条件投降。对于常年被卷入战争的日本国民来说,很多人对于突如其来的头像陷入惊愕、困惑和不知所措之中。而以这一天为界,人们的生存方式,包括社会道德、经济、伦理和生活规范,都因支配这些观念的权威、权力、制度、法律在战败瞬间彻底崩溃而化为乌有。

    与之同时对日本人产生震撼的是民众心中的“神”----天皇,由神降为人。1946年制定的新宪法第一条就规定:“天皇是日本国的象征。”这样,天皇由战前的“神圣不可侵犯”,变成了“日本国的象征”。而同时天皇也发表《人权宣言》,否定了自己的“神格”,同时也声明“把天皇当做‘现御神’,把日本民族看成高于其他民族,进而富有统治全世界使命的空想概念是不对的”。这样一系列措施的后果就是对日本民众的信仰产生了巨大的震撼,很多人陷入了“信仰虚脱”地步。

    生活方面,物价不断上涨,日常生活用品奇缺。随之引发的粮食危机对日本薄弱的经济造成了巨大的冲击。与此同时,日本所有工业处于停滞状态,全国各地的废墟上遍布黑市,人们生活困难。因此社会犯罪率不断攀升。1947-1948年间,日本社会处于黑暗的混乱时期,各种犯罪活动层出不穷,罢工开始出现,对社会的负面报道也在各地开花。在这种情况下,精神文化需求锐减,与信仰真空相呼应。

    在这一时期,各种矛盾交织,日本特摄诞生的基石----对英雄的信仰和相应作品的缺乏也孕育在其中。然而,此时这还不是主要矛盾。


2、《哥斯拉》诞生始末

 

    严格来讲,日本特摄史上第一部影片是1944年拍摄的《夏威夷·马来海海战》。但一般认为特摄实在战后的时代背景下诞生的,因此《哥斯拉》是实际上代表日本特摄的第一部作品。

 

 

    1950年朝鲜战争爆发。它给日本带来了“朝鲜特需”,促进了日本经济的复苏。为了向朝鲜前线提供军需用品,并且执行“遏制共产主义”计划,美国调整了对日本的占领方针,不但削减日本的战争赔偿,并增加对日援助。经济复苏带来了人们生活好转,物质资料日益丰富。1952年以后,基本饮食消费在日本民众的消费支出比重大幅下降,衣着类支出有了大幅度增长,同时掀起购买家具和耐用消费品的热潮。新的“三大件”----洗衣机、电冰箱和黑白电视机开始进入民众生活。

    随着经济的发展,日常生活中的饮食这一矛盾已经变为次要矛盾,日本民众空前高涨的文化需求逐渐变为主要矛盾。而经济的发展使得普通民众有更多的资金投入到精神文化消费上来。从1952年开始,日本国内开始出现一股反美军占领之风,全国各地不断爆发反美事件。不少反美影片和表现日本军国主义的影片,如《赤线基地》、《大和战舰》也在这一时期放映。这一切表明日本的“武士道”精神已经从战后贫瘠的物质生活中渐渐复苏。但是日本新宪法第九条规定,不能制作表现激烈战争场面的娱乐影视作品,这就使得日本不可能推出类似《珍珠港》或《大决战》之类的影片来满足观众这方面的需求。简单的反美影片只是以望远镜拍下缩小的犯罪记录,缺乏激烈的战斗场面。而大和民族本身是个好斗的民族,缺乏战斗场面的影片不足以刻画其心目中的“英雄”。可以说,此时日本迫切需要一种新的电影形式来表现激烈的战斗,来满足对“英雄”的需求。此时特摄成为解决其矛盾的唯一选择。
而从1953年开始,日本开始出现一股围绕着皇室、神社、社会风俗诸方面的一股“复古风”。在1953年10月10日顺宫厚子公主与池田隆争得婚礼上,二重桥前的广场上三万四千余人前来祝贺。而仅1953年1月2日来到皇居参贺的人竟超过60万。这正为促使特摄走入民众的另一个条件,特摄诞生的另一个外因。另外,1954年发生的“第五福龙丸号事件”是第一部特摄电影《哥斯拉》诞生的诱因,也是另一个外因。1954年3月1日美国在南太平洋比基尼群岛进行代号为“城堡”的系列核试验,产生的放射能沾染物飘落到了远离规定区域外的第五福龙丸号渔船上,造成所有23名船员受到不同程度的放射能辐射,其中一人半年后死于放射能带来的并发症。这一事件使反美情绪空前高涨,民族“英雄”的需求在“精神空虚”下变得十分急迫。

    事物内部的矛盾是其发展的根据,而外因是其发展的条件。万事俱备,只欠东风。在这一矛盾碰撞之时,水到渠成,日本东宝电影公司的《哥斯拉》于1954年11月3日在日本公映。

 

 

    1954年,正当原子弹的恐怖仍然徘徊于大部分日本国民的心中时,日本银幕上出现了一头比原子弹更恐怖,更具破坏力的大怪兽!可喜的是,在影片的结尾,怪兽终于被天才博士发明的秘密武器消灭,人类成了胜利者。这头被原子弹爆炸实验唤醒的侏罗纪时代恐龙科怪兽,名叫“哥斯拉”,源出于当代日本流行小说家香山滋的同名作品。原作以怪兽象征来自外界的巨大破坏者,再以细腻笔触刻画日本人的反应,以至应对方法。从体型来看,这一新鲜银幕形象的确是名副其实的是怪兽之王,全长55米、体重2万5000公吨,即使是号称史上巨无霸的腕龙也比不过它。而在毁灭性力量方面,哥斯拉也堪称前无古人后无来者,不仅力大无穷、刀枪不入,而且能喷火,每到一个城市肆虐,都能带来毁灭性的灾难。

    怪兽之王哥斯拉的出现,让日本民众终于从“信仰虚脱”中解脱出来。在这个被架空的虚构世界中,人们对于勇敢、正义的天性渴求得以满足。经历了战后长期缺乏物质条件的生活后,银幕上的怪兽以及规模宏大的毁灭性画面让日本民众大为震撼。横行无忌的“哥斯拉”让人们内心中潜藏的破坏欲得以释放和发泄,并使战后消失殆尽的英雄主义重新回到大和民族。《哥斯拉》中虚构的“正义战士”,成为当时日本人(至少是儿童)心中“民族英雄”的替代物。

   《哥斯拉》的高票房揭示着特设是解决日本民众对英雄主义的追求与战后文化之材之间矛盾的一种有力手段。而后出现的各种特摄,也在用各种手段和观念表达着制片人对英雄的理解。而且,特摄诞生的内部矛盾,或称其核心矛盾,是社会价值取向的一种反映,与其它社会矛盾相互联系,不可孤立分析,但要明确其内部矛盾为其诞生和发展的动力。同时,物质决定意识,这一矛盾在当时社会大环境下产生和发展,不可脱离整个社会分析;其中融入的价值和观念整个社会的一种反映,而并非片面的只是某几个制片人或编剧的个人观点反映。 

 

四、日本特摄的最初发展


1、观众对特摄需求提高

 

    矛盾的普遍性原理中提到,矛盾存在于一切事物的发展过程中,且每一事物的发展过程中存在着自始至终的矛盾运动。1954年《哥斯拉》诞生后,日本人对英雄主义之一文化的需求并未减退。《哥斯拉》只是提供了一个解决矛盾的手段,并不能消除矛盾。

    “怪兽电影”一度成为日本银幕上表现大规模破坏性画面的唯一特许。但“怪兽电影”有一个致命缺陷,就是其数量无法满足观众们的长期需求。《哥斯拉》诞生后,由于特摄制作经费巨大,并且受技术影响制作周期长,每年国内只公映1~2部特摄电影。这显然无法满足观众们的胃口,导致了数量与观众需求的矛盾。而且,“怪兽电影”着重表现激烈战斗场面,对英雄刻画不足。观众们迫切需要能够在数量和内容上有所突破的特摄形式。

    此外,虽然美国对日本文化娱乐的限制被严格执行的时间并不长,到50年代中后期就基本上流于形式。从50年代末开始,陆陆续续有一些表现二战题材的战争电影公映。但鉴于宪法规定,日本仍没有像中美苏那样大规模制作这类影片,因此特摄在代替战争影片满足人们对“英雄主义”的追求方面还是有巨大作用的,在二战后早期的相当长一段时间内填补了人们的“精神空虚”。

    当然,这些都只是特摄核心矛盾的次要方面。无法取代其主要方面的地位。尽管到1952年,日美已经签署和平和安保两条约,但如前面所提,美军仍有大量军队驻扎在日本,美军士兵犯罪事件时有发生。1955年8月,在冲绳岛发生了美国士兵奸杀六岁幼女的“由美子事件”。1957年1月,群马县相马村议员板井利吉的妻子被美军特种二种兵威廉·杰拉德枪杀。以这些事件为代表的美军犯罪让50年代初的反美浪潮并未减退,对民众产生了一定影响。当然,这些事件对当时的编剧和导演也产生一定影响。与此同时,经济的发展让传统的武士道价值观受到冲击,但日本的发展需要武士道精神来凝聚民族力量,因此“英雄”的观念仍然在人们心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并为统治阶级加以利用。因此,特摄的核心矛盾仍然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英雄主义”仍然是吸引观众收看特摄的原因。


2、日本经济好转

 

     一般认为,1955年到1972年使日本经济高速发展时期。而1955年,是“战后经济最佳之年”,主要经济指标(除进出口外)都超过了战前水平。而这个时期,消费热逐渐升温,电气化“三大件”洗衣机、电冰箱、黑白电视机迅速普及,电视机的产量从1954年的3000台增至1958年的100万台。与此同时,除了官办的日本NHK电视台外,数个民办电视台兴起,包括日本电视台、东京无线电视台(今TBS)等。到1957年12月,与NHK订立收看电视合同的人家达到了156万户。同时,广播和出版系统的迅速发展标志着日本进入了一个新闻鼎盛时代。这一切为电视特摄的普及提供了必要条件,这些成为了电视特摄诞生的外因。


3、电视特摄诞生

 

     1958年2月24日,由著名文学家川内康范原作的《月光假面》被搬上银幕,成为日本史上第一部特摄电视连续剧。【注意是一部特摄电视连续剧,不是第一部特摄作品。】

 

 

    剧中主角月光假面被称为“正义的朋友、月光的使者”,不断与犯罪组织作斗争,挫败了其一次次攻势。但其总是在犯罪分子的阴谋即将登场的关键时刻出场,解决问题后消失,其身份无人知晓。这一迷一般的人物让日本观众大为过瘾,其“英雄形象”表现的淋漓尽致。本剧在东京无线电视台播出后,立刻受到了以少年儿童为主体的观众们极为热烈甚至是狂热的欢迎和支持。在该剧结束之后其仍影响长久,甚至现实中的日本,有人以月光假面为榜样,在社会上为打击犯罪、解决疑案、惩治腐败而奔走呼吁。《月光假面》的上演标志着一个能够解决对“英雄主义”的追求与影视作品不足这个矛盾的有效手段出现。从此之后,电视特摄开始进入人们生活,成为了一种“群众喜闻乐见”娱乐方式。


4、电视特摄的发展内外因

 

    “英雄”虽然是满足了,但是战斗场面仍未火爆,不足以和一些二战片中的战斗场面相比。这一限制导致“英雄”难以被充分描述,随着特摄的发展越来越难以满足人们的胃口。因此不少观众希望能寻求一个《哥斯拉》中的火爆场面和《月光假面》中深入刻画的“英雄”中寻找一个结合点。同时,日本国民饱受战争之害,以及战后美军对日本长期占领让日本国民产生一种反抗心理,让“反侵略”这一题材成为充分描绘英雄的重要内容。前面提到过,日本宪法规定不可以拍摄大规模战斗的军事影片,因此无法用传统的战争影片来描绘“侵略”和“反侵略”中的英雄。在特摄发展之初,这两个都是矛盾的次要方面,并不在特摄中起主导地位。然而随着特摄的发展,人们对特摄的要求已经从简单的“英雄主义”追求到对“英雄”的充分表现,使得矛盾的主次方面发生转化。

    而特摄通过架空时空背景恰恰可以反映这种题材。进入60年代后,特摄电视剧中开始表现这种题材。通常,日本人利用“来自宇宙的侵略者”,“想要统治世界的某个组织”来代替真是战争中的“侵略者”。而英雄们通常被塑造为拯救人们于水火中的“超人”。在这样的时空背景下,很容易满足最初观众们对英雄的胃口。

    就在这个时候,日本进入了经济高速增长时期。1959年8月日产汽车公司开始出售小型汽车,1960年4月索尼公司开始销售晶体管电视机。1961年至1970年间,日本国民生产总值年增长率达到17.5%,10年内增长了5倍。1966年12月11日,东京百货公司销售额达到40亿日元。而日本在这一年消费生活愈加丰富,跨入了“3C”(汽车、空调器、彩色电视机)时代。

    当然,人们并没有仅仅满足于物质生活上的提高,而这就进一步的体现到了对文化生活的诉求上。既然有求,那就必有应。在整个50、60年代里,日本文化界得到了空前的繁荣,不仅仅是在艺术体裁和表现手法等方面的大胆开拓和创新,更是像黑泽明、圆古英二、手冢治虫、横山光辉、藤子不二雄、石森章太郎……一大批响誉日本和世界的大家,无不在这一时期脱颖而出,在电影、电视、小说、特摄、动画、漫画等领域一展他们的才干。
    同时,日本科技进步迅速,使得特技摄影技术和模型搭建技术不断进步。彩色电视机的普及使得黑白电视特摄片开始淡出历史,彩色特摄进入电视荧幕。这些外因使得特摄的核心矛盾充分暴露,让日本特摄迎来一个新的高峰。


5、《奥特曼》和《假面骑士》

 

    作为日本特摄界最具代表性的两个系列作品,奥特曼系列和假面骑士系列代表了一个时代的高峰和人们对社会的理解,同时也将其时代中诸多矛盾暴露无疑。1966年播出的《奥特曼》和1971年播出的《假面骑士》完美的解决了当时的特摄核心矛盾,不但满足了人们对“英雄”的追求,同时也战斗场面和“反侵略”这两个次要矛盾得以解决,使得英雄形象充分刻画。

 

 

    1966年7月17日,让观众们盼望已久的英雄奥特曼终于在日本TBS电视台放映。剧中的主角奥特曼是来自一个遥远星球的外星人,而其对手是各种各样的怪兽和宇宙侵略者。而奥特曼是一个有着40米身高和35000吨的巨人,并且拥有各种各样的本领以及弱点----只能活动3分钟,完全符合一个英雄的要求。剧中不但描绘了“奥特曼”这个英雄形象,并且展现了其余怪兽和宇宙侵略者战斗的激烈场面,满足了广大观众的要求。这种同时结合“英雄”和“怪兽”、并且每周上演一次的影片得到了极大的关注和收视率,并且让日本民众那种“反侵略”的心理得到极大的满足,不再在对战争题材影片的限制而过多抱怨。

 

 

 

     1971年4月3日,悲哀的改造英雄《假面骑士》在日本每日放送和NET两个电视台同时登场。与奥特曼不同,剧中的主角假面骑士是一个改造人,而其对手妄图统治世界的秘密组织修卡即纳粹的残党,和其派出的各种怪人及改造人。假面骑士有着和一般人大小的身体,但是具有超越人类20倍的力量。和奥特曼一样,假面骑士也满足了观众对激烈战斗场面和“反侵略”的双重需求,完美解决了追求“英雄主义”和作品数量不足的矛盾。其在日本播放后对日本人影响很大,之后推出的各种周边多不胜数。

 


6、特摄发展初级阶段总述

 

    纵观整个特摄发展的初级阶段【《哥斯拉》诞生----70年代】,特摄的核心矛盾----对英雄的信仰和相应作品的缺乏都贯穿其中,没有改变。而且这也是特摄发展的内因。并且应该看到,这个矛盾与当时的社会背景和文化价值取向息息相关,不可分离。各类特摄片的播出一定程度上都对当时社会现象做出一定反映。尽管内容上要受导演和编剧限制,但由物质第一性原理,他们的价值和观念是建立在整个社会基础上的,无法脱离整个社会大舞台。还应看到,五六十年代日本经济发展为特摄发展提供了一个良好的环境,科技的发展又让其表现形式不断进步。这些外因为特摄发展提供了条件。

    但不论如何,强调英雄这一主线不可动摇。尽管某些作品在主题方面做出一下创新尝试,但还是无法脱离“英雄最终胜利”这一主线。在1967年的《奥特赛文》中曾多次多人类和赛文奥特曼的行为表示质疑,但最后仍然肯定赛文奥特曼的行为。人与自然的矛盾虽然被提出来,但在这一时代还不是主要矛盾。有矛盾原理,主要矛盾起着领导和决定的作用,其他矛盾处于次要和服从的地位。因此研究这一时期日本特摄,一定要抓住其主要矛盾。

 

< 返回
返回顶部